→以往各期

文 献 信 息 资 料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选编

           总第91       2011年第5                        20119月编印

          

本期要目:

 

★北京蟹岛集团拓展发展领域创大农业价值的历程

★北京农业拓展升级 呈现全方位服务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我校举办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评审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市府召开我校“十二五”规划情况专题汇报会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朱洪生:一位开拓创新者的足迹

★酝酿六年的改革方案:北京试水职业教育分级制

 

 

文本框: 报 刊 网 络 信 息

北京区县动态

 


 

3G农科信息服务覆盖密云

京郊日报记者   刘菲菲


 


916,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网联工程——北京科技特派员3G服务平台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密云县举行,市科委现场为该县36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配备了专用的3G手机和笔记本,实现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在密云的全覆盖。

据了解,北京科技特派员是一支来自农民、植根农民、服务农民,始终活跃在生产一线的科技骨干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科技特派员1万余名。自20096月以来,依托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共推广新品种3000多种,推广应用新技术700多项,组织培训交流活动3500余次,培训农民达20多万人次。

农业科技特派员3G服务平台示范项目的启动,旨在使科技特派员更加便捷、高效地带领京郊农民增收致富。此次为密云县17个乡镇328个村的36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配备的专用3G手机和笔记本中,都装有专业定制软件,储存了中国农科院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农科信息资源包,农业科技特派员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科技信息,与专家远程互动交流,远程诊断农作物病虫害;随时网联农科城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的科技资源,获取需要的信息和技术,用电脑在田间地头培训农民;随时随地查询市场信息等,提升了科技特派员的公共服务能力。

2011917日《京郊日报》)


 

创新团队助推果类蔬菜产业发展


京郊日报记者   马楠    通讯员   李季 聂青


 


针对设施蔬菜多年连茬种植,致使根结线虫等发生严重,缺乏抗土传病害的品种;肥水投入不科学,造成土壤板结;农民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等问题,从2009年本市构建果类蔬菜创新团队两年来,搭建了专家、技术员和农民沟通服务的桥梁,集成配套的综合高产技术,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北京农业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

果类蔬菜创新团队致力于解决果类蔬菜的产业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和技术成果“落地”的关键瓶颈和农民亟待解决的生产难题;立足于构建以产品为单元、产业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的科技支撑体系,将强化中、下游技术成果的“落地效应”,形成“技术创新——技术熟化——技术扩散”的快速通道,把更多的先进实用技术成果“落户”到生产一线。

据市果类蔬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该团队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下设育种与繁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土肥水、设施设备、加工流通与经济评估6个功能研究室,聘用岗位专家15名;在大兴、顺义、通州、房山、密云、延庆设立6个综合试验站以及69个田间学校工作站;集中了一大批在京的科研和推广专家及技术骨干。

该创新团队成立两年来,试验研究了一批适于设施农业生产的果类蔬菜新品种,如“仙客6号”、“仙客8号”抗根结线虫番茄,“中农26号”、“北京203黄瓜,“京茄1号”、“京茄6号”茄子,“农大24、“国禧105甜(辣)椒等产量高、商品性好的新品种;推广一批实用技术,如无病虫壮苗培育、土壤消毒、滴灌施肥及膜下暗灌等;研发应用果类蔬菜专用肥以及自动卷膜机等9种设施新装备。

201196《京郊日报》)


 

千名农业“全科医生”入户送服务

京郊日报记者  马楠

 


93,记者从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第六届大会暨“深化改革,统筹城乡,推进科学发展”报告会上获悉,去年以来,本市分3批在10个远郊区县39个重点乡镇1039个村,选聘和培养了1039名村级全科农技员,以村为单元,常年进村入户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全科农技员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农业“全科医生”。市委常委牛有成出席报告会并讲话。

据介绍,为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快速对接联动机制,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本市选聘和培养的千余名全科农技员,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的同时,还提供信息服务等,基本摸清了农户的科技、信息服务需求。仅去年,504名全科农技员就累计服务大田农业、设施农业、果品95.4万亩,人均服务农户192户,设全科农技员的村,村民服务覆盖率达100%。他们不仅解决了农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还促进了农业科技资源与生产一线的对接。

据了解,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会以服务学术研究,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一贯致力于郊区发展中的难题开展研讨,吸引人才智力支持,服务郊区经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为农服务品牌,在成功举办“京台科技论坛”农业分论坛的同时,还组织专家参与了西南五区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参加了国家级学术活动和国际农经大会,合作举办了国际学术讨论会等。此次大会产生了新一届城郊经济研究会会长、理事长,并修改了研究会章程。

牛有成说,目前本市已经步入人均GDP1万美元的阶段,一些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这为第六届城郊经济研究会提供了重要课题和广阔空间。牛有成强调,要以统筹促转型,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去设置职责,吸引更多的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要以转变求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靠科技创新,走节约集约发展的路子,发展低碳低能耗产业;要转变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跳出农村认识农村,跳出经济研究经济;要以改革促主题,确立农民的利益主体地位和市场主体地位。

 201195《京郊日报》)


 


昌平再建青年创业园区

北京日报通讯员   韩慧

 


继回龙观青年创业示范园后,昌平团区委将在北七家镇、沙河镇再建两个青年创业示范园区,为大学毕业生和其他青年人才在昌平实施创业项目搭建实战平台。

新建的两个园区总建设面积不少于1.3万平方米,分别为“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宏福园)”和“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大学城)”。“租金肯定低于周边房租价格!”昌平区团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两家创业园区有望吸引上百家青年创业企业入驻。

“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宏福园)”占地不少于8000平方米,主要面向成立时间不超过三年,所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的项目或产品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青年创业企业。“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大学城)”占地不少于5000平方米,将依托昌平区和北京市丰富的高教和科研资源,重点扶持大学生和其他高层次青年人才实施创业项目,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昌平实现成果转化。   

据介绍,位于回龙观的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目前有入园企业45家,今年上半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3000余万元。

  2011823《京郊日报》)


 

葡萄酒庄产业带将成延庆新地标

京郊日报 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郎丰杰

 


在第十一届世界葡萄大会筹委会指挥部日前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延庆县50公里葡萄酒庄产业带规划浮出水面。未来几年内,在这条产业带上将陆续引资建设48处酒庄,成为延庆的一个新景观和标志。市委常委牛有成、副市长夏占义出席会议。

延庆自去年被确定为2014年第十一届世界葡萄大会承办地后,开始规划建设“一带、一园、一场、四中心”。即一条葡萄酒庄产业带,一个鲜食葡萄产业园,一个葡萄大会主会场和国家级葡萄科研与产业服务中心、国家级葡萄酒质量鉴定评级中心、葡萄及葡萄酒交易中心、国家级葡萄酒工程培训中心。

根据最终的设计方案,这条葡萄酒庄产业带全长约50公里,规划范围200平方公里,拟规划发展3万亩鲜食葡萄区、3万亩酿酒葡萄区和48处酒庄。其中,环线北部的葡萄酒旅游综合产业带是迎接世葡大会和未来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包括了以会议、酒店、酒庄、会所为主要功能的大会主会场,以葡萄的鲜食、展示和休闲采摘为主的万亩鲜食葡萄园,以及科研、培训、展示、鉴定中心和葡萄酒庄发展带。酒庄发展带中,规划了4种类型的酒庄:一是在靠近龙庆峡、玉渡山、松山、古崖居等景区的位置,规划10处以葡萄酒文化为媒介,集酒庄、度假、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酒庄;二是北部山区的山前缓坡地带,规划了21处以高品质的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和品鉴为主要功能的精品鉴赏型酒庄;三是山后白河堡水库下游区域,规划了3处以葡萄酒窖藏、展示、品鉴和养生为主题的山水养生型酒庄;四是结合部分村庄改造,规划14个农庄生活体验型酒庄。在环线南部,众多极具特色的节点构成了都市生态休闲产业带。比如集观景和运动于一身的“妫河滨水休闲”,一年三季鲜花绽放的“延龙千亩花海”,百种鸟类栖息的三里河、龙湾河湿地,为游客带来丰富的休闲体验感受,真正实现“县景合一”的发展目标。

  2011926《京郊日报》)

 

都市型现代农业

 

一个农家大院的三级跳

——北京蟹岛集团拓展发展领域创大农业价值的历程

杜梅萍   范承义

   


从东直门上首都机场高速路,在苇沟出口向南一公里就是“蟹岛”。十几年前,这个北京人周末常去钓鱼蟹的农家大院,如今已发展成为北京市蟹岛绿色生态农庄有限公司。今年七八月间,这家民营企业将在这里举办与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同等规模、同样内容、同一形式,完全德国风格、德国文化特征的大型国际性文化节庆活动——“北京国际啤酒节”。届时,游客可以品尝按照纯正德国风味制作的啤酒和各种食品,欣赏德国风情表演。

北京蟹岛集团从传统农业跃升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后,创新领域,创大价值,拓展农业新功能之举,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让绿色成为永远的信念”

——从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跨越

“蟹岛”在朝阳区金盏乡,1996年时还是一片废弃机场,天线林立、地势低洼、长期荒芜。北京蟹岛集团董事长付秀平,当年利用下海搞建筑赚得的第一桶金,倾注满腔热情发展种养业,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可扣除成本,所剩无几。付秀平意识到,单纯、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投入的人力、成本高,相反产量、品质、利润却得不到保障。发展生态旅游,农业走有机绿色精品高端之路,既可以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又能实现土地单位产值的大幅提升。于是,他尝试着围绕绿色发展有机循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农游合一”,打造绿色生态的环境。19988月,蟹岛在种养区内辟出300亩土地开始兴建北京市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从此,蟹岛确立了“生态旅游、农游合一”的经营模式,在提高农业收入的同时,营造了北京近郊居民休闲度假的一片绿洲。

前店后园+外埠基地,生产绿色有机的产品。为保证农业产品有机绿色无污染的品质,他们利用自己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全手工化生产加工香油、粉条、豆腐、酱菜、干菜等农产品。随着“农游合一”模式的建立,蟹岛农业逐步由生产功能转变为展示功能。为打破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束缚,蟹岛在内蒙古自治区租用2.5万亩无任何污染的土地,采用大范围、大撒播、大放养的“野植、野生、野养”的生产形式,建立外埠基地+北京加工+北京市场的大循环体系,为北京提供有机绿色食品。

建设绿色田园式的农庄。随着蟹岛都市农业雏形的建立,付秀平开始规划,在北京的近郊保留一片完整农村,将传统、现代农业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完全、完整地向市民展示,让市民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实现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功能。2002年,蟹岛农庄建成,以24套北京传统四合院、三合院,铁匠家、木匠家、武术之家、渔家等农家小院,村公所、戏台、小桥、流水、水井、辘轳等,再现农村风貌。

低碳环保是绿色农庄的核心。蟹岛园区内每天产生粪便10方、生活污水1200方、垃圾3方,若不进行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20034月,蟹岛投资兴建沼气池及污水处理场,构筑起作物、动物、微生物相互转化、互为资源的闭循环系统的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实现了园区污水、垃圾、粉尘、粪便的“零排放”;现在蟹岛所有建筑中使用的空调,都是地源热泵,冬天提取湖塘水的热量用于房间的采暖,夏季提取湖塘水的冷量作为房间的制冷;蟹岛会议楼地下设计为空气储存管道,风洞效应产生的气压差会使新鲜空气在几秒钟内充满房间,节省了使用风机所需的大量电能;蟹岛的游泳馆、蔬菜大棚、垂钓宫、客房、餐厅通过多级使用地热能,彻底抛弃了烧煤锅炉。以上节能减排措施,节约了大量燃煤电力的同时,减少了污染。在当前全球处在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下,蟹岛这些举措无疑具有前瞻性。

“农业嘉年华”唱响绿色交响曲。随着蟹岛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蟹岛农庄的建立与完善,蟹岛园区已形成“前店后园”、“农游合一”,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和休闲为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封闭循环体系,基本具备了举办大型农业科技与文化展示活动的条件,可以满足市民多层次、高标准、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于是,20088月,蟹岛适时提出“农业嘉年华”理念,此理念是集农业大田种植、蔬菜种植、家禽家畜养殖、农产品加工、古老传统农具和农村农业设施在蟹岛集中展示。在3.2万平方米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三点钟农业园”,游客只需要在午休时间或晚上下班后三个小时左右,购物、垂钓、打球、采摘,享受美味,感受全方位的休闲放松;大到土场院、牲口棚、鱼塘,小到各种农业用具,如碌碡、磙子、播种机、旋耕机、扇车等,游客可以体验;在展示北京传统食品如豆腐、粉条、饹馇盒、酱菜、烧酒等加工工艺的农村土作坊,游客可以一展身手;住可以选择乡绅的富贵豪宅、佃户的茅屋草堂、文人雅士的书斋茶社、车轴汉子的酒肆作坊,当然也可以选择在欧式风格的会议楼居住。可以说,一年四季农村里能有的庄稼、农民的农具、农业设施在蟹岛全部都能看得到。传统农耕、农庄文化,农业现代科研成果与农业延伸出来的餐饮、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得以集中展示。

蟹岛在北京近郊以农田、菜园、果园、树木,打造绿色,涵养生态。在现代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总想到郊区享受大自然风光之沐浴,享受农村风情和农家美餐之风味,享受农事活动之愉悦。具有绿树成荫、稻麦飘香、六畜成群、蟹肥鱼跃、乡土风情的蟹岛在实现了城市居民这一愿望的同时,也以高质、高效农业促进了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都市型现代农业较之传统农业的鲜明特色跃然于蟹岛。

“让服务成为最终的追求”

——从都市型现代农业向现代服务业

延伸

随着首都功能的不断扩展,市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也将不断延伸。因此,建设一个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内容更丰富、气氛更热烈的旅游农业盛会已经成熟,于是蟹岛投资8亿元人民币的“北京国际啤酒节”应运而生。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最大运营商迈克家族,届时会将纯正的巴伐利亚啤酒和食品烹制配方及运营方式原汁原味地带到中国。

“北京国际啤酒节”是进一步将都市型现代农业向现代服务业功能延伸的一种体现。“北京国际啤酒节”的场地日后将会朝着成为北京市文化和商业盛事举办地的方向发展。此举及今后一系列大型娱乐、节庆活动的举办既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又符合企业发展转型的需要,更顺应北京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使农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北京国际啤酒节”将吸引5000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政府带来3亿元的税收。此前,在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下,蟹岛每亩土地可以产生10万元的产值;在啤酒节成功举办之后,每亩土地的产值将达到50万元以上;待蟹岛集团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得以建立后,预计每亩土地产值可达到100万元。

据了解,与筹划“北京国际啤酒节”同步,蟹岛集团计划建立世界性的“民俗文化村”:引进俄式民居,建设俄罗斯风情文化园;建设泰国热带民俗风情旅游区、日韩温泉泡浴区等不同风格的异国风情文化园区。集中体现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民俗建筑、民族餐饮、民族歌舞,并直接招募相应地域、了解相应民俗文化、经营模式的外籍人事进行经营管理,将世界各地优良的民俗文化精髓、异国风情呈现在国内广大游客面前。

“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蟹岛集团就是按照这一思路从原先单纯的大田农业、畜牧养殖公司,发展成为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示范,文化、教育、会议,休闲、体验、养生、度假、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多元化发展产业集团。这种经营模式既能成倍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和农业文化。2010年,蟹岛集团利润总值达9250万元,是1998年建设初期的30倍。而2011年,“北京国际啤酒节”以及国际村项目的建设和举办,将使蟹岛产业形态从都市型现代农业向现代服务业这一更广阔、更符合时代要求、更能满足广大市民文化娱乐生活需要的新领域延伸,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面对经济发展和绿色环保同时竞赛的财富年代里,如何实现双赢,并使其达到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和谐指标,蟹岛人,不仅具备了睿智远见的科学构想,还做到了踏踏实实的稳步推进。从传统农业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跨越,又从都市型现代农业到现代服务业的延伸,蟹岛集团,给都市农业提供了一份可参考的成功范例。

(《前线》2011年第6期)


 

北京农业拓展升级 呈现全方位服务

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   史亚军

   


近年来,北京农业作为首都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首都科技、资金、人才优势,拓展新功能,实现新价值,成绩斐然。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20世纪8090年代的“菜篮子工程”虽然使北京城郊型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北京城郊型农业已经不能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需要。1996年以后,北京农业逐步转向适合城市性质和功能的“都市化农业”;2005年年初,北京市正式提出“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按照首都的发展定位与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建设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主要标志,以基础完善、科技领先、产业高端、服务完备、装备现代、人才一流为主要标准的现代化农业系统。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城乡融合,由一产不断向第二、三产业渗透的复合型产业。研究表明,发达地区当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到5%10%时,一、二、三产逐步融合。近几年北京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不足1%,于是顺势而上,全力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在生产领域,都市型现代农业将初级产品生产延伸到加工、制造;在流通领域,扩展到营销、配送,直至上餐桌;在精神领域,为居民提供教育、文化、体验、休闲等身心健康的服务。

承载多元化服务首都任务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已从过去只注重生产功能,持续向农业的生活、生态、文化等功能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传统农业在今天实现大变身:产品变礼品、生产变服务、农业变景区;农业以一产为基础,用现代服务业方式来表现。都市型现代农业充分展现了人们哲学的思考、人文的理解、艺术的想象、科学的见地和首都科技的支撑。

农业拓展生产功能,

提供鲜活农副产品,不断满足首都市场

需求

其一,高效农业是京郊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产业。一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年底,设施农业面积30万亩,以大兴、房山、顺义、通州和平谷为主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有力保障了首都“菜篮子”市场供应;二是花卉产业效益突出:以举办第7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花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种植面积达到了6.7万亩,产值达12.3亿元;三是林果产业不断更新:形成了门头沟樱桃、昌平草莓、平谷大桃等规模化区域逐渐扩大局面。

其二,籽种农业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特征,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优势产业。北京市每年引育农作物新品种数量约占全国20%,保存国家级种质资源达到39万份,列世界第二位。籽种农业最大程度地节约土地资源,农民培育出来的种子按粒卖,收益多的能达到一亩6万元。2010年,北京市种业销售额达61.81亿元。

其三,加工农业是带动京郊农民充分就业的“航母”产业。加工农业是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的内在需求。2010年年末,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618亿元。目前,京郊已建立15个基础设施完备、优惠政策多、一条龙服务到位的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42个重点小城镇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聚集区,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

其四,合作农业成为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应对风险能力的“域外农业”。一是京承合作农业等模式,充分利用外埠土地、劳力和政策优势,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与加工基地,拓展了北京农业发展空间。二是覆盖了70%农业的北京农民专业化合作社,增强了农业生产组织性,提高了农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农业拓展生态功能,

调节环境,成为首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基础设施

2008年,北京市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元大关,快速增长的背后有北京农业雄厚的生态服务作支撑。北京市农林水的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万亿元,体现在水资源涵养、土壤保护、净化空气、防止噪音、植物和土壤有效固碳、能源和资源有效循环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农林水的生态服务创造了人与自然、城市与郊区和谐的生态环境,满足都市人讲求生活质量、注重环境意识和回归自然的需求。

其一,循环农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沼气发电、林下经济、生态农场等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在支持首都节能减排、强化首都宜居城市的生态基础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其二,景观农业是首都城乡居民生活的绿色空间。它兼具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美化乡村、丰富产业、富裕农民的重要产业。京承高速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沿线绿化68公里,构建景观生态防护体系,实现道路绿化18.9万亩,裸露耕地和废弃地的综合治理绿化美化8773亩,景观美学和生态功能日渐显现。

农业拓展生活功能,

提供休闲、采摘、游览场所,向现代旅游服务业延伸,提高幸福生活指数

其一,休闲农业营造了首都城乡居民生活的后花园。它以农业为基础,依托农村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与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为社会提供休闲、度假、健身、教育等多种服务,在提高休闲生活档次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效益。目前已形成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观光采摘园、农业观光园、民俗村等多种类型。

其二,创意农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文化农业。它将科技和人文要素有效融入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2009年,北京市初具规模的创意农业园达113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意农业节庆活动60多个。密云“紫海香堤艺术庄园”,闻香识色,以无垠的香草田、安静的汤河水、茂密的金山林之旅,打造“长城脚下的普罗旺斯”;妙峰山玫瑰谷,人们在迎风怒放的玫瑰花间修炼瑜伽、在千万朵玫瑰的见证下举行婚礼、在万亩玫瑰园里体验一把花农……

农业示范功能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深化发展

其一,会展农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以会议、展览、展销、节庆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具有高度产业融合性。2012年,第7届世界草莓大会将在北京昌平区召开,2014年第75届世界种子大会将在北京丰台召开,会展农业将带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向更深发展。

其二,科技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端形态。科技农业是发挥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引领作用的持久动力。一批带有前瞻性的农业科技产业园如小汤山农业园、顺义“三高”农业示范区、朝阳蟹岛集团等,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即将启动建设的门头沟“中芬生态谷”项目,采用世界先进的生态发展理念,将成为北京未来生态产业的载体与孵化器。

在产业融合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区域特点,北京已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五圈布局:由城区和部分城近郊区组成城市发展圈,重点发展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由六环路以内城乡结合地区组成近郊农业发展圈,重点发展园区农业、体验农业、科普农业和精品农业;由远郊平原地区及浅山区组成平原农业发展圈,重点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农业;由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组成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重点发展以唯一性特色农产品培育、山区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

依托于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求,服务于近2000万首都市民日益高涨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以及“十二五”期间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新的发展阶段,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向更广领域拓展:不断找准自身定位,由“立足北京、服务全国”提升到“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强调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特色产业,作为北京独特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宜居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是城市运转和农产品供应的应急生活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都市型现代农业以更广领域的拓展、更深层次的升级,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促进农村就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前线》2011年第6期)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参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我校举办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评审会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   王萍  王利明

 


为贯彻落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务处于2011629日举办了“2011年度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立项评审会”。会议由教务处处长王利明教授主持,我校安江英副校长、么居标校长助理及来自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的专家、我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信息中心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及各学院领导、各专业教师近8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安江英副校长首先发表重要讲话,就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目的、目标进行了解析,并对资源库建设工作提出要求:质量的核心就是内涵建设,各学院领导及教师应提高对资源库建设的认识,要把资源库的建设作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抓手,各学院应以培养高端创新技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师资团队、实训基地、教材建设、评价体系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建设提升专业内涵;资源库建设应充分满足多元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老师、企业、社会都能受益。为了建好专业教学资源库,安校长提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6点具体意见:

1.坚持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应坚持“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面向需求、校企合作、产学协同培养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抓住高职人才培养的规律,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将这种模式的运用反映在课程、教材、实训基地建设、课堂教学中去,不能满堂灌。

2.要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办出各专业的特色

对人才的培养要突出“高端”和“创新”。我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高端的技能型人才,特别要面向亦庄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国际化高端企业等3276家企业输出人才,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文水平,具有国际化视野,我们要的是就业质量,而不只是就业率。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不是虚的,实践是创新之本,实践是创新之父,创新来自于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体现出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资源库的建设理念要先进,措施要具体,方法要得当。

3.资源库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基础

高职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教育要满足企业需要,还要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就要按照高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专业内涵建设,这样专业才能办出水平。资源库的建设如果没有任何基础,只利用两年时间来建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在示范校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课程、教材、实训中心、名师等“点”的建设成果进行整体优化并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要的能力结构的技能人才,从而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实现“开放式”建设

资源库的建设目的是提高专业内涵建设的水平,因此在建设时要多方互动、共建互享。应突出行业指导、校企合作、校校协同互助。在建设的方式上,要很好地利用周边的资源,不能闭门造车,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及兄弟院校的力量。

5.要牢牢抓住校企合作这根主线

没有校企合作,建设的资源就不可能实用,因此批准建设的各专业应首先选择好合作企业,通过校企深度的技术合作,调研该专业要服务哪些职业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将其作为专业教育标准的重要部分。要知道专业资源库建成后,将会有哪几类用户使用,他们最想获得的资源是什么。

6.讲求实效、建出特色

资源库的建设 最终应落在“实”和“特”两个字上。“实”就是实效,“特”就是特色。讲求实效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事,建出的资源库要让人爱用易用,“用”是资源库建设的源泉,如果建成的资源库老师和学生一点儿都不爱用,资源库的建设就彻底失败了!因此,教务处在考核各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时,要突出“用”字,要看建的资源库是不是有人在用;要体现出“特”字,就要将资源库建出水平、建出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工作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我们要在做中学、学中干,希望各位手脑并用,把资源库建设好。

评审会特邀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李怀康研究员、航空出版社副总编罗德春、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解顺兴、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朱在、招商局易通物流集团总经理逄诗铭及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刘紫萍作为校外评审专家,对各专业的立项汇报进行把脉诊断与指导。王利明教授在评审前对评分标准进行了解析,校内外评审专家按照评分标准从建设目标与思路、建设方案及可行性、工作团队、建设基础与条件、项目实施、保障措施及经费预算共7个方面对各个建设项目进行评审。“移动通信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国际商务(物流)”、“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负责人依次进行申报陈述及答辩。评审专家在提问的同时,指出了专业建设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资源库建设的重点前期工作之一是明确如何将企业的资源上升为教学资源;资源库的内容是最为关键的,因此在建设前应充分进行调研将来使用的目标人群有何需求;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精品课程资源的简单堆砌,而应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入库的资源应具有统一的标准等等。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特点是起点高、难度大。通过此次评审会,各学院的领导及教师进一步提高了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认识。会议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各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负责人都纷纷表示要以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未来五年,我校将以专业群内的核心专业为龙头,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以此推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1-07-02/747.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搭建教学资源平台 提升高职教学水平

——我院召开国家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研讨会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薄志毅

 


2011922,为落实“教育部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1年度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我院召开“国家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研讨会。会议由刘兰明副院长主持。

会议主要议题有两个:一是927日准备召开全国34所参建院校参加的资源库建设启动会,讨论确定建设启动会的主要会议议程;二是根据“教育部关于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1年度立项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讨论如何修改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填写《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任务书》的工作部署。

刘兰明副院长做会议总结:一定要把测量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启动会办好,解决好建什么、如何建、谁来建等问题;对会议组织、接待等细节问题也作出具体指示。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xyxw/n8683233439.html


 

十二五规划参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市府召开我校“十二五”规划情况专题汇报会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办公室

 


915,吴以环副市长在市民中心C4022会议室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教授关于“十二五”发展规划汇报。

会上,吴以环积极肯定了深职院的办学成绩和“十二五”规划,认为《规划》论证充分,思路清晰,理念、结构、文字十分完善,并从管理和社会发展角度对学校下一步规划和发展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要明确学校定位。一是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深职院提出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就是跳出教育看待职业教育的典型范例。二是办学定位一定要和深圳今后的发展匹配,要注重现代化、国际化,服务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市委市政府建设质量深圳的战略部署。三是要兼顾长远发展,深职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必须着力解决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两张皮”问题,把科研成果的转化作为科研体制创新的重点来抓,当好科研转化的桥梁。

第二,要发挥引领作用,一是在办学实力上继续领全国之先,以与深圳先行先试和改革窗口的地位匹配;二是在办学体制上领全国之先,继续探索多元办学和办学模式创新,以更加开阔视野规划未来。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领全国之先,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多学制,探索本科、研究生培养体系,但不能走普通高校老路。四是发挥文化领头羊的引领作用。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圣地,文化是大学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深圳作为全国文化的领头羊,我们的大学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深职院应该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当中,承担起引领责任。

第三,要强化社会服务。过去深职院为创业者提供的服务做得很好,今后要突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服务,帮助政府和社会提高公共产品质量与公共服务的效率。

关于“十二五”规划工作的落实,吴以环副市长指出,一是要把各项任务量化成可以考核的指标,“十二五”末要开展量化考核;二是要做好广泛宣传,让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熟悉深职院“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内容;三是要积极创办12所特色学院,为深圳创办10个特色学院做出贡献。

市发改委、市财政委、市科工贸信委、市教育局、市文体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科院等单位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szpt.edu.cn/xwzx/xyyw/10394.s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深入交流调研考察成果 科学谋划学院发展蓝图

——学院召开“十二五”发展规划调研考察成果交流会

暨干部学习收获汇报会

 


2011625,学院召开了“十二五”发展规划调研考察成果交流会暨干部学习收获汇报会,韩宪洲、王成荣、杨禾、吕长鸣、姜韵宜等院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杨禾主持。

会上,分赴宁夏、浙江、山西、山东4个考察团的7名同志汇报了对8所全国高职示范院校进行调研的考察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交流了各院校在办学思路、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和经验,共享了学习体会,对科学谋划学院“十二五”规划进行了理性思考。工商管理系主任吴崑就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35期中青班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了分享。

院长王成荣在讲话中指出,调研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王院长结合制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要认清形势,树立好标杆管理、战略管理、文化管理、品牌管理意识,抓住机遇、前瞻谋划、促进发展;要处理好发挥自身优势和环境需求的关系、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规划与子规划的关系、领导专家意见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多方听取意见,统一思想,在可行性上下功夫;要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认真研究体制机制建设,解决好发展路径和方法问题,坚持内涵发展,争创全国高职名校。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106/20110626.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深入实际 深化改革 推动学院工作迈向新台阶

——学院召开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党政联席会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倪意之

 


2011829上午,学院在第一会议室召开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党政联席会。学院党政领导、全体中层干部、支部书记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马平主持。

马平书记部署了学院党委新学年的主要工作,强调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迅速行动,周密组织,在我院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学习中,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深刻认识《讲话》的重大意义。胡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第二,紧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务求实效。胡总书记的讲话,对各级党组织,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讲话》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强调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意义,这是党在系统总结90年的发展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升华,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解答。第三,学院各级党组织要尽快制定学习计划,认真组织好学习。要潜心研读讲话原文,把握精神实质,真正学通弄懂,为此,学院党委转发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关于北京教育系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的通知》,对学习贯彻活动作出部署。

二是将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引向深入。重点抓好“三项工程”——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和先锋工程的全面实施。

三是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是做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同时,马书记还对学院新学期安全稳定工作、离退休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石景山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等一一做了部署。

最后,马平书记对学院新学期党政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严”、“细”的基础上,在“深”字上下功夫。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化改革,特别是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院工作向深度发展。马书记强调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院发展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后面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形势会更加严峻。因此,全院党员、干部、教职工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做好固本强基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陈建民院长首先介绍了2011级新生报到情况,强调要做好新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入学教育工作、军训工作,并对第二十七个教师节庆祝大会进行了安排部署。最后,陈院长重点安排了学院新学年的各项工作:

一是特色品牌专业建设工作,以5个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为引领,打造一批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实施“重点专业引领工程”,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二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使用,扩大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成果辐射效应,促进全国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是中德合作IHK项目建设工作,一方面将IHK培训的精髓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充分满足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属性要求,培养适应我国现阶段机电一体化行业所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借鉴IHK培训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专业。

四是分级制改革工作。同时,陈院长还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公费医疗改革等工作逐一进行了部署。

刘兰明副院长就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他强调本学期教学主要工作要继续围绕“一个主题”、“两项建设”和“三项改革”进行。一是要突出“一个主题”,即“品牌特色”建设年。二是要推进“两项建设”:其一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二是“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三是要落实“三项改革”:其一是“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其二是“中德合作IHK项目”改革,其三是“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改革。

王希忠副院长介绍了学院的基本建设情况。学院十二五规划已确定投资3.4亿元,新征地50亩,完成实训楼、图书馆科技信息楼、安全专业学训一体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等8万平方米的建筑项目,其中实训楼、图书馆科技信息楼、学生食堂三个项目被纳入2009-2011北京市高校三年基本建设实施规划。实训楼项目目前已经立项,学院力争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工。学生食堂争取年底前立项,明年下半年开工。届时,学院将拆除第二、三食堂。对于全院师生的就餐问题,学院已做好了相应的预案。

冯海明副院长就学院技能大赛、专业资源库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做了安排,提出了要求。

各职能部门的领导也分别布置了本学期的相关工作。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xyxw/n8685065061.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企业参与金融系规划发展 校企携手定位人才培养方案

——金融系召开“十二五”规划暨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910,我院金融系召开了“十二五”规划暨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院长王成荣、教务处、科研处负责人出席会议。原北京银行执行董事、首席风险官高玉辉、华西证券总经理叶寅寅、中国农业银行怀柔支行行长相阳等10多位行业、企业专家参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学院、系部老领导顾志坚、赵庆萱参加。金融系主任武飞主持会议。

刘永军博士首先汇报了金融系“十二五”规划。银行、证券、理财三个教研室主任分别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实训环境介绍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上,各专家带来了企业目前较为新鲜的人才培养理念,给予金融系发展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以行业、企业的诠释。

王成荣院长做会议总结讲话,感谢与会专家对金融系、对学院一如既往的支持,指出要提升专业的影响力、深化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院校的优势,要保证专业发展不滞后、使培养的人才更具发展潜力。针对“十二五”规划,王院长从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院中院”探索、引进双师型人才、校友会建设、系部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指导。

此次研讨会,将金融行业、企业的最新理念引入了金融系未来发展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促进了金融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促进了金融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细化和深化。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109/20110912.html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参考

 

兄弟高职院校有益经验摘编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院召开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启动协调会   201178日上午,在我院综合楼第四会议室召开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启动协调会。参加会议的有冯海明副院长、财务处处长贾广友、学工处处长沈杰、招生办主任徐文广、图书馆馆长张兆忠、科研处处长任凤国、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刘建新、教务处副处长王佼、组织人事部白旭东、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刘冰总经理、产品中心张平总经理以及项目相关人员。会议由信息中心主任王巍主持。

冯海明副院长针对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建设目标、具体实施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项目建设要从学校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各部门与公司密切配合,采用安全可靠的先进技术,高起点高标准的完成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重在应用和实效,要求在数字化校园项目中体现我院的特点和管理流程。

王巍主任在会上对相关职能部门对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宣布项目协调组和项目实施组成员名单和职责。

金智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中心总经理张平介绍了项目的内容和计划安排。我院数字化校园项目(一期)新建5个平台(公共数据平台、身份管理平台、信息门户平台、统一通信平台、网络存储平台), 4个业务系统(教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整合现有的财务、科研、图书、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和邮件六个系统。按照计划,该项目年底完成,初具规模的数字化校园将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

(信息中心  张雪媛)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xyxw/n8689807478.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国际教学交流 打造品牌特色专业

 201175,汽车专业中德合作项目考察团来我院进行项目实施评估工作。考察团成员由三方代表共同组成,受教育部委托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家朱军、来自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Ms Schulzn及受德国奥迪、宝马、戴姆勒、保时捷和大众5大汽车制造厂委托的厂商代表王亮,同时还有德国大众的三位代表。我院院长陈建民,副院长刘兰明、王希忠、冯海明,机电工程系主任牛小铁、副主任张春芝及汽车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项目评审会。

项目评审会上,陈建民院长首先作了题为“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一流院校”的报告,分别从学院概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了整体介绍。

汽车教研室主任鲍晓东做汽车类特色专业建设的汇报,从专业历史、专业定位、专业特色等几方面介绍汽车专业目前的整体情况,在横贯线人才培养模式、嵌入式教学系统、实训教学PDCA模式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我们要结合本专业实际,从小处着眼,做精做细做强。

随后考察团成员在副院长刘兰明的陪同下进行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参观,并重点考察了汽车专业的实训中心,对我院实训室建设的合理布局和规划、高效利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实训基地参观结束后,进行了调研研讨工作,考察团成员从专业师资、实训设施、领导管理、开放式活动等四个大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并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在下午的活动安排上,考察团成员首先在汽车实训车间听取了郭凯老师的授课,对这种“角色扮演、边学边练”的授课形式给予肯定,随后一行人来到第一会议室对汽车专业本届10名毕业生问卷调查,整个答卷工作到五点半结束。

这次即将开展的中国(德系)汽车机电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项目是教育部首次与国外该行业著名企业共同合作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培训的标准,标志着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开始了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全院的师生应共同努力,抓住合作的契机,培养国际化水准的汽修人才,更好地满足于社会需求。

(机电工程系  杨梅 鲍晓东)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xyxw/n8689821469.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院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工作会议召开  201174下午,在我院综合楼第一会议室召开了2011年暑假教师实践锻炼工作会议。会议对参加今年暑假实践锻炼工作进行了动员,对暑假实践锻炼工作实施进行了详细布置。参加会议的有刘兰明副院长、组织人事部王泰部长、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主任李月清、教务处副处长王佼、产学合作办公室全体以及参加企业锻炼的教师。会议由产学合作办主任闫虎生主持。

刘兰明副院长做了动员讲话,对教师们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参加实践锻炼工作表示敬意,希望大家在实践锻炼工作中注意安全,有所收获。他语重心长地给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介绍了学院给予此方面工作的巨大支持,相关政策是其它学院所没有的,希望大家珍惜这一机会,以良好的实践锻炼效果来促进这项工作的常态化。组织人事部王泰部长肯定了近几年来教师实践锻炼工作对教师本人教学能力提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着重介绍了教师赴企业锻炼对于我院双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及优化我院教师队伍结构的深远影响,也提到了以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真正融入企业,积极为企业服务,给企业留下良好的口碑,维护学院的形象。

会上组织参加企业锻炼的教师学习了《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教师企业锻炼检查与考评细则》等相关文件,并对《教师企业锻炼校企合作协议》、《实践锻炼工作总结报告》的内容及格式要求等进行了解释说明。

今年暑假将有近60名教师赴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学院责成人事处、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产学合作办公室组成教师实践锻炼指导检查小组,对实践锻炼教师进行指导检查。本次会议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我院对于教师企业锻炼工作的要求和工作流程,预祝参加实践锻炼的全体教师圆满完成实践锻炼工作并认真做好总结。

(产学合作办公室  孙社文)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xyxw/n8690059477.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院数字化校园迎新系统正式启用  2011828日,我院迎来了2011级新生。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学院各部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迎新工作。马书记、陈院长对我院新生接待工作进行了视察和指导,并给予高度赞扬。

今年我院采用了数字化校园迎新系统,新生报到现场井然有序,报到环节快捷流畅,没有出现人多拥挤的现象。

新生姓名、系部班级、班主任以及联系方式、财务缴费、绿色通道……拿着“通知书”在电脑前一扫,新生的各种信息就在电脑上显示出来,整个新生报到过程变得十分简捷。

数字化校园迎新系统可以按院系、专业、生源地、缴费情况、报到环节对新生报到情况进行实时统计,便于学院有关部门快速全面的了解新生报到情况。迎新系统的使用,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各应用部门的一致好评。

(信息中心  张雪媛)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xyxw/n8684796784.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我院团委青年创业就业协会纳新工作圆满结束    2011916日,院团委青年创业就业协会纳新工作圆满结束。这次纳新活动为期一周,在宣传方面,我们在活动现场张贴了写有“如果你想为自己开拓一个新的世界,请走进创业就业协会,这里有你走向成功的翘板;如果你想为自己的理想插上羽翼,请走进创业就业协会,这里有你自由翱翔的天空!”的海报以吸引一些对创业就业方面感兴趣的同学们的关注。纳新现场人员协会进行了一定的分工,事业发展部负责指导新生填好报名表及在会员名单上签名,其他部门人员负责在招新现场发放传单及对新生进行讲解。

作为青年创业就业协会,会员的人数不在多而在精,这是协会本次纳新的目标。此次纳新共招收新会员126名,经过2天的面试之后,确定会员73人,计划在召开协会动员大会后,各部门通过再面试已有会员,确定各自的部门。

本次协会纳新活动从外场宣传、现场布置及最后结果协会成员皆表示非常满意。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协会成员发扬创业就业协会求实创新的传统,把协会建设得更好、更强、更有凝聚力!为我院青年创业就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团委  王键 谷松)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txhd/n8683503933.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工作圆满结束  我院2010年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工作圆满结束,在99日召开的教师节大会上,学院对2010年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者进行了隆重表彰。副院长冯海明同志介绍了2010年科研成果评选工作情况,并宣布了优秀论文、优秀课题和学报被引频次优秀作者获奖名单。

为进一步调动我院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我院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高,今年7-9月我院组织开展了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工作。本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共收到参评论文136篇,参评课题88项。参评成果按类别分为机电、信息、建筑采煤、经管、社科、教育和综合7个专业评选小组,经过小组认真评审,按比例推荐出侯选获奖成果。学院于92日下午召开了学术委员会,对各组推荐成果进行了集中评选。共评出论文成果一等奖4篇,二等奖12篇,三等奖25篇。课题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6项。

今年首次对我院教职工近三年在《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统计,对被引频次排名前12名的论文作者也在会上进行了表彰。

(科研处  段兆英)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export/sites/default/main/xyxw/n8684796784.html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与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签署产学战略合作协议  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伟大祖国六十华诞的欢庆时刻,2009924日上午,石景山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我院隆重举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时为“中关村石景山园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北京青年创业园石景山园北工职院青年创业楼”揭牌。

我院作为驻石景山区院校,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得到了中共石景山区委、石景山区人民政府与石景山区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学院也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独特社会功能,为石景山区培养了大批技能应用型人才。学院与石景山区结下了息息相关的深情厚谊。在石景山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学院与中关村石景山园管理委员会建立全面产学战略合作关系。

出席签约仪式的领导有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孙善学,石景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刚杰,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石玉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建民,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主任、石景山区科委主任李艳以及石景山区团区委副书记李晨、区国资委副主任王彦明、区统计局副局长张惠霞、五里坨街道办武装部长姜兴国、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副主任、石景山区科委副主任王亚迅、孙双琴和副院长刘兰明、王希忠、冯海明等。仪式由副院长刘兰明主持。

院长陈建民与李艳主任代表双方在产学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孙善学、刚杰、石玉贵等领导上台鉴证签约。

按照签署的产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协调联动互促机制。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人才教育优势,积极参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的规划与产业发展等相关事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为本地区企业提供职工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逐步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与园区企业共建既能满足研发、生产,又能满足学生实训的产学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科研规划、专业设置、校办产业面向园区产业规划与发展需求;积极与园区企业联合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

管委会在学院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设立“北京青年创业园石景山园北工职院青年创业楼”;支持入园企业加强与学院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支持入园企业承担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通过举办毕业生专场“双选会”等方式吸纳学生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园区企业创业、就业;支持在园区企业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园区北京冰晶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涛与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王怀群、园区留学生创业园总经理刘刚与石景山区人大常委、学院经济工程系主任许保国分别签订北工职院“动漫专业专业共建、实训基地”与“市场营销专业专业共建、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协议。

孙善学、刚杰、石玉贵、陈建民共同为“中关村石景山园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北京青年创业园石景山园北工职院青年创业楼”揭牌。

为感谢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的信任与支持,陈建民院长代表学院向中关村石山园管委会赠送了象征合作事业蒸蒸日上、奔腾跨越的纪念品,中关村石景山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区长石玉贵代表管委会愉快的接受。

签约仪式上,北京市煤炭矿用机电设备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王文清代表驻园企业发言。

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主任、石景山区科委主任李艳在讲话中介绍了双方产学战略合作的内容。她希望通过产学合作,把园区打造成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技能人才培养与青年人才创业的平台;在学院建立的“中关村石景山园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对石景山区新兴产业构成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李艳主任表示在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全面深化与学院的产学合作,积极推进“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青年创业楼”的建设工作,为打造北京CRD,构建和谐石景山做出贡献。

陈建民院长在讲话中表示,学院将按照与园区管委会达成的协议,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优势,与园区企业联手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教育培训产品,为园区企业提供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支持;将加大学院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促进学院相关专业与数字娱乐、工业设计、信息安全等创意科技领域新兴产业的相互融合。

陈建民院长要求学院有关部门积极了解企业需求,主动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把服务企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陈建民院长希望把战略合作办成一个园区、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合作。

石景山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刚杰在讲话中对高校与企业之间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将专业技能教育培训与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加大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高度给予高度评价。

他同时要求积极引导、鼓励高职毕业生到园区创业,挥洒创意,成就未来。

孙善学委员在讲话中殷切希望学院以此次合作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明确肩负的责任,不辜负区领导和园区管委会的信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主动适应园区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主动为企业服务,积极发挥示范学院作用,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石景山区与首都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组织的园区企业考察团、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学生社团负责人、技能大赛获奖者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教育电视台、石景山电视台、石景山新闻等媒体对会议进行报道,学院法律文秘的学生对会议进行现场速录。

签约仪式结束后,管委会组织的园区企业考察团参观了学院实训室与“北工职院青年创业楼”。

签约仪式由学院信息工程系、产学合作办公室承办。

附: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20061月正式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总量已由入园初的300余家迅速增至1200余家,经济总量年均增长30%,三年翻一番,增速居中关村科技园十园前列。

园区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全国形成了品牌,树立了地位;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神七、奥运等国家重大工程。

目前,园区正着力打造以鼓励创新、创意为核心的研发园,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青年创业园为依托的创业园,以CRD重点功能区为载体的产业园,发挥中关村石景山园的引领辐射和带动功能,引导支撑符合CRD定位的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商务金融、商务会展和休闲娱乐五大产业在全区形成从创新研发、创业发展到产业促进的良好产业功能布局。

在产业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才创业方面,园区初步形成了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国际交流合作和校企合作等项目平台,区内外重点院校机构与重点企业相结合建立实训基地,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整套机制,与首都内外一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绿色网游基地”等为代表的产学结合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2009930,产学合作办公室  闫虎生 王俊峰 黄煜彬)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gy.org.cn/bgy/main/xqhd/n8714508117.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专题学习 831日,学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就“学校文化建设”专题进行了集体学习和讨论。学习由党委书记赵文主持。宣传部部长齐志明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解读,会议还就我校的大学文化建设问题,包括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学校标识等进行了讨论。根据《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08-2020年发展战略规划》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发挥学校文化的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熏陶功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努力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职业学院。赵文书记指出,我校的文化建设要将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企业的诚信和敬业精神结合起来,建设我校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的总体文化建设,包括文化载体建设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做到深入细致,同时要调动各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使各二级学院在文化建设中与学校总体同步并在文化载体建设上各有特色和创意。王海平校长指出,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有我校特色,要结合我校的特点,体现高等职业学校的文化特征,要把我校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体现融合发展的办学之路,体现全校师生聚精会神、努力实干,竭诚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境界,要将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工作来抓。

(宣传部  常立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1-08-31/785.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校组织召开学校文化建设座谈会  2011617日下午,学校组织召开了学校文化建设座谈会。王海平校长、何明副书记以及学校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党委书记、教师代表等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何明副书记主持。

何明副书记首先在会上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和工作安排,解读了大学精神的内涵、特点和确定思路,并简要介绍了近期学校精神征集活动开展的情况。

我校干部教师一直高度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要求“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背景下,更加体会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并希望将我校建设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的高等职业院校。

在本学期学校组织的征集学校精神活动中,各单位踊跃投稿,纷纷提出自己的理解、建议。座谈会上每位同志畅谈了自己对学校精神的看法,并提出了对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建议。

王海平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氛围育人、环境育人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现在着手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非常及时和必要。近期开展的学校精神征集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单位提交的学校精神稿件各有特点,都很有参考价值。征集的过程更重于结果,通过征集活动,促使师生员工共同关注和思考学校的事业发展,起到了统一思想和认识,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的作用。王校长还提出了学校精神挖掘提炼的基本原则,并谈了自己关于学校精神表述的看法和意见。王校长强调目前要加快推进亦庄校区文化景观设计和建设工作。

学校精神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反映学校价值观并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旗帜,是一所学校最富典型意义的特征;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激励和引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努力的方向。为了加快实现把我校建成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优良、重点专业有一定影响力和示范作用的北京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和国内一流前列的高职院校,学校将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升全校师生员工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展现学校“奋发有为、昂扬向上、信心百倍缔造名校”的社会形象,从而对广大师生进行爱校教育,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进一步塑造学校“融合、创新、开放、加快”的工作氛围。

北京普实企业策划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专家团队参加了座谈会。

        (宣传部  常立权)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1-06-17/713.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我校举行新二级学院成立揭牌仪式

201191下午,我校新自动化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成立揭牌仪式在芍药居校区报告厅举行。学校领导,部分中层干部,三个新学院的干部、教师等参加了成立揭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赵文、校长王海平为新自动化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揭牌。

赵鹏副校长宣布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关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科技工程学院工程技术系整合的决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关于成立经济管理学院的决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关于成立生物工程学院的决定》。安江英副校长主持了仪式。

王海平校长从学校发展的形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专业建设发展的紧迫等几个方面对新组建成立的学院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要求,希望各学院认真领会,扎实推进,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王海平校长指出,新学院要继续坚持“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融入京津冀,走出环渤海,与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将学院各项工作抓上去;他希望新学院坚持和发扬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推进融合发展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感知企业的实际需求,掌握科技进步的最新动态,努力改善教学,推进科研创新;希望新学院把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培养出有影响力、突出的人才,创造出崭新的科研成果,扩大本学院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希望干部教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团结,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不断超越。

赵文书记对新组建的三个学院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珍惜机遇,锐意进取,扎扎实实推进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和专业建设共同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赵文书记指出,新的学院在今后工作中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始终爱护新学院的团结,相互配合、宽容和支持理解,共同营造团结进取、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二是要始终把注意力放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要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科研社会服务上下功夫;三是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克服困难,共同绘就新学院发展的新篇章。

新自动化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代表作了发言,表达了他们建设好新学院的信心和决心。

新自动化工程学院下设机电技术系、电气技术系、智能建筑技术系三个教学系和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经济管理学院下设财经系、商务管理系和涉外服务系三个教学系。生物工程学院下设生物系和食品系两个教学系。三个新学院的成立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我校专业优势,进一步整合专业资源,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加强我校服务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近两年来,经过国家示范校的建设和深化辐射,我校的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自控与电气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生物技术专业群的办学特色逐步增强,经过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组建新的自动化工程学院,并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至此,我校七大专业群独立设置并组建成立七个二级学院的任务基本完成,学校的专业发展将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宣传部   齐志明)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1-09-01/789.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我校被授予“G20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2011727,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市教委联合启动了“G20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工作会”,参会的代表有北京市教委孙善学委员、张树刚处长,北京市科委的有关领导、我校的王海平校长和北京城市学院的有关领导,此外,还有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北京市知名的生物医药企业。

由于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校企合作基础深厚,专业建设成果突出,我校被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投资促进局、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名授予“G20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拓宽了生物技术系校企合作的平台。

G20工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是北京市科委2010年的重点工程,旨在促进北京生物医药产业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1千亿。“G20工程”优先支持企业研发严重影响北京市民健康的十大危险疾病的相关药物和器械;推进优质优价京药产品进入《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北京市医保目录”,有利于提高百姓健康和生活水平。“G20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G20工程的子项目之一。

2011727,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科技工程学院生物技术系)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1-08-22/780.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化茧为蝶”—我校服装设计专业2011届毕业学子作品T台精彩亮相  616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锦江富园大酒店多功能厅T台,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毕业作品炫目登场,精彩亮相。此次活动展示的作品是该专业师生毕业环节设计的服装精品,总数达70套,表演的模特则大部分是我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造型化妆等工作则由该专业群形象设计专业学生承担。

展示活动以“茧”为主题,源自“化茧为蝶”,寓意2011届毕业生将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学有所成,服务社会。此次展示活动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服装表演(模特)专业学生、形象设计专业学生进行了联手合作,从而从整体展示了“服装专业群”学生化茧为蝶,在蜕变中振翅飞翔的能力与志向。

服装专业群师生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举办的各种大赛,并纷纷获奖,此次展示活动是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专业群第一次自行组织的毕业环节教学活动,目的是为各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真实实践舞台,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是学校实践教学改革尝试,也是对相关专业教学成果的检验。

我校长期以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秉承“求实、创新、厚德、重艺”的校训服务于首都的产业发展,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市教委、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服装行业企业的广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政、校、企、行”协同办好职业教育的办学之路。

在展示活动中,我校校级领导、各二级学院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参加了活动,赵文书记在讲话中说,我校是北京市规模最大、专业覆盖范围最广的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北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我们多年来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此次“学生毕业作品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践经历,也是对实际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还是与上级领导、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业企业、兄弟院校、新闻界朋友交流的平台。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使每一位来宾进一步了解学校,更加支持学校办学,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大力加强改革与创新,积极融入开发区,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与政府、兄弟学校、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为环渤海经济圈,为全国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校也将“化茧为蝶”,不断腾飞,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赵文书记代表学校,对前来参加活动的各届朋友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大家对我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宣传部  齐志明)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1-06-17/709.html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关注职业教育,引领青年成长”——青联委员高校行活动在我校启动  201177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主办,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承办的“关注职业教育、引领青年成长”活动启动仪式在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副主席杨立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合生、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文、校长王海平出席启动仪式。来自教育、科技、经济、新闻等界别青联委员和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青联委员、职业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杨立宪、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合生、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文、校长王海平共同启动“关注职业教育、引领青年成长”活动。

北京市青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王海平校长为职业教育“特聘教授”颁发聘书,赵文书记、杨立宪副书记为职业学子“成长导师”颁发聘书。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太极计算机股份公司、中科方德软件有限公司、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意设计协会、北京市朝阳规划艺术馆、君阳投资公司、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等七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青联委员冯军作为委员代表发言,表达了从职业青年实习、就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活动的支持。北京青联常委、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合生作为职业学子成长导师为学生做了题为“新区经济发展规划解读”的第一场讲座。

青联聚焦职业教育 助推首都发展意义重大

在国家和北京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北京市青联推出“青联委员高校行——关注职业教育、引领青年成长”活动,是在总结“青联委员区县行”的经验基础上,是北京市青联及时把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贯彻落实北京“十二五”规划,加快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聚焦职业教育,就是要发挥青联的人才智力优势和委员的示范作用,通过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在当前就业环境依然严峻的宏观形势下,转变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引领青年进行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

市青联教育界别主任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孙善学表示:“市委、市政府,以及北京市青联高度关注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为我们的区域经济,为社会的各行各业服务的。首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人才支持。职业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力军。开展此项活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北京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快速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搭建工作新平台 青联委员积极响应

此项活动通过发挥青联的人才智力优势,提高青联在服务党政、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方面的贡献率,树立青联新的活动品牌,进一步完善青联的工作项目体系。北京青联将在助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三个积极作用:一是探索构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产、学、研三方合作的体系。发挥青联组织优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加强学校与属地、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紧密合作,促进形成校企合作、校地互动、产学互助的办学模式。本次启动仪式中有7家单位与职业学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覆盖了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主要专业和领域,以后将引入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到助推职业教育中来。二是营造关注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围绕“职业教育与首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专项课题,组织由青联委员、高职学院教师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课题研究团队。通过对首都区域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对首都职业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发挥北京青联的组织、资源和智力优势,开展调研活动,最终形成成果,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决策参考,为首都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全程关心职业教育学子的成长。本次启动仪式上聘请的6名职业教育“特聘教授”和30名职业教育导师,覆盖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他们作为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发展的经历引导职业青年群体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和事业观;另一方面吸纳职业教育学子参与实习、就业,关心困难职业青年,为他们的学习、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于庆丰表示:此项活动是北京市青联第一次走进北京的职业院校,近距离地关注职业教育,关注职业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对青联来说具体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对青联工作领域新的拓展,为青联委员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和关心青年事业搭建了新的工作平台。青联委员作为青年的先锋,在发挥自身能力投身首都经济社会建设之外,充分发挥其榜样和示范作用,对广大职业学子的成长进行引领,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促使职业学子受益、促进青联委员事业发展的多赢局面,是本次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活动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青联委员的积极响应。在活动方案策划过程中,不同界别、不同行业的委员从不同角度为活动建言献策,并主动与职业院校进行沟通商议,建立合作关系。

市青联常委、北京经济开发区副主任王合生表示:作为一名青联委员,作为大兴区和北京经济开发区的代表,非常支持此项活动的开展。因为这非常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解决人才支撑、青年就业、城市化等问题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青联科技界别主任委员、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淮松表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是我们青联委员义不辞的责任。我们企业不乏高精尖的技术科研人才,但往往在基础的生产加工一线缺乏操作性的人才,然而,往往很多技术的创新就来自生产一线。此项活动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同时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满足了我们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蓄水池”的要求。

来自职业院校的北京市青联常委、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何明说:“作为青联委员,我有义务通过此项活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新贡献,更愿意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做出贡献。”

部分青联委员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所在的单位如北京会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台动画节目中心等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展开。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突出特色务求实效

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是本次活动的特点。北京青联秘书长祁治国在介绍活动方案中指出:市青联将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八项重点工作和三大特色活动。即开展“政策解读”、“职业导师计划”“职业学子关爱行动”、“校企业互设实训基地”、“主题竞赛”、“对口支援”、“国际交流”、“行动倡议”等八项重点工作,和“职业教育与首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调研”、“点亮职业人生——青年先锋讲坛”、“政府、社会团体、职业院校三方战略合作”三大特色活动。

北京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副主席杨立宪强调:活动要突出特色务求实效。各项重点工作都要取到实际效果,如“职业成长导师”要定期到学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职业学子进行道德、专业、心理等不同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校企合作要持续推进,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让校企合作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中要突出青联特色,充分体现出青联的创新力与创造力,体现出青联委员的能力与活力。青联要建立青联委员与职业院校长期沟通合作机制。

先试点后推广  旨在辐射全市高职院校

按照活动方案的安排,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模式,北京市青联把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活动的试点单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是北京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也是位于北京经济开发区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是北京市职教园区所在地。多年来学校面向北京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校正在承担“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和“国家职业教育分级制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办法。该校工作在北京职业教育中具有较好示范作用,将为本项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和有力支撑。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文表示:北京市青联开展“青联委员高校行”活动,把第一站放在职业院校,为青联委员服务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市青联把我校作为“关注职业教育、引领青年成长”行动的试点学校,这是对我校的充分信任和高度关注,这必将为我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学校将会提供更多的人力、资金、设备等资源支持此项活动的开展,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实践北京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路。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成果价值高度可期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此项活动,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团体、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学生等对此项活动寄予了高度的期盼。

市青联教育界别主任委员、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孙善学表示:目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导致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吸引力不强,“关注职业教育、引领青年成长”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充分利用青联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共同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这对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市青联中介界别主任委员、北京创意协会会长袁晓波表示:此项活动为行业协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搭建了平台,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合作模式。我们将会在“专业建设”、“行业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合作,这对双方发展都会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长王海平说:“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离不开所在区域经济的支持。此项活动为我校带来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加快了学校与企业、行业和区域经济融合的步伐。与我校‘立足开发区,面向首都经济,融入京津冀、服务全国,培养适应国际化大型企业和现代高端产业集群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区域经济与学校办学联动互动、融合发展’的办学思路相契合,为我校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动力。感谢青联以及社会各界对我校发展的关注支持。”

市青联教育界别主任委员、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瑞说:“通过签署合作协议,企业在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学校也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对我们给予支持。这是一种共赢式发展。”

刚刚参加完启动仪式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09级学生王琪深有感触地说:“这一活动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职业学子插上了实现梦想的翅膀,我们职业学子对青联以及社会各界对职业学子的关心与爱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练就高超的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决不辜负社会对我们的期望。”

            (校团委  张晓刚)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网站,http://222.249.138.213/news/2011-07-08/762.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团委召开新学期团学干部会议   914,院团委在教学楼召开新学期首次团学干部会议。院团委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科技实践部以及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财贸艺术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院团委书记莫俊峰对本学期团委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他介绍目前学院良好的发展形势,传达了学院假期工作会的精神。本学期共青团工作重点要从“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主题和落实学院“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工作要求出发,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表彰、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作品选拔、学生社团发展等工作,重点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社团建设、品牌活动建设。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高职名校,需要全体团学干部的努力,踏实工作,多做贡献。院团委副书记叶玲向学生干部提出要求:一要明确定位,树立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意识;二是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当好学生干部的意义;三是培养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及时自我批评和反思,增强自身竞争力。

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团学干部新学期的工作起到导航作用,学生干部明确了工作任务,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新学期共青团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109/20110915.html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我院参加2011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  916日到18日,由全国高职高专党的建设书记论坛筹委会主办,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1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在日照市召开。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83所高职院校参加了论坛。我院党委书记韩宪洲、立信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蔺永明参加。韩宪洲书记当选为组委会副主任委员。

论坛上,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分别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党的建设做了专题报告。11所高职院校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蔺永明代表学院作了“探索财贸素养教育,加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交流。

会议期间,韩宪洲书记接受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韩书记向记者介绍了我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

与会代表参观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网站,http://www.bjczy.edu.cn/web/xw/201109/2011091902.html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在我院成功举行  2011616日,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在我院位于798艺术区的北信传媒中心成功举办。武院长作为会议特邀嘉宾做了题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经验和成功案例”的精彩发言。他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我院十多年来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展示了我院与EDEXCEL合作开展BTEC国际证书课程教育和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互建海外研习基地的成功案例。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四家单位共同承办。我院负责现会场布置和会议当天来宾接待工作。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成员包括来自外交部、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领导,来自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来自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总司的官员、APEC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组官员、英国职业教育协会官员、德国纽伦堡工商业联合会官员、德国德累斯顿工商联合会官员,来自爱尔兰、韩国、德国和台湾大学的校长,还有来自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官员、和德国巴符州、柏林州等行会的官员,其他参会人员包括北京25所高职学院的正副院长和教务处主任、来自上海教育委员会和华北其他省份教委的领导共150余人。

举办国际职业教育合作研讨会是落实“青岛宣言”,为相关各方进一步交流和推动务实合作提供平台;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世界城市发展战略、加强职业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刚刚召开的北京市教育大会对于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出的工作部署。

本次会议的宏观目的在于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为主旨,通过召开职业教育合作国际研讨会,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多边合作,逐步形成我市参与职业教育多边合作的长效机制,发挥首都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优势,参与多边组织在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资格框架方面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和北京市在国际职业教育界的影响。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职业教育多边合作,内容包括:职业教育标准国际认同;多边合作组织的职业教育战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经验和成功案例三项内容。

承办此次国际研讨会意义深远、任务艰巨,院领导高度重视,从本学期即开始启动准备工作。学院为会议的成功多次组织工作筹备会和现场考察,关注各个细节、调动一切资源、协调相关单位,最终使研讨会在学院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北京市教委领导、参会嘉宾的一致称赞,他们都说,这是他们参加过的组织最好的一次国际研讨会。

组织这样的研讨会对我院来说意义重大: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组织国际会议的机会,锻炼了我们的管理队伍;更重要的是,研讨会的成功组织,还使我院有机会向中国政府官员和世界教育界同行展示我院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全面展示自己、宣传自己的良机;同时,研讨会的组织也帮助我们完成了学院骨干校建设要求中“组织国际会议”的建设任务,真是一举多得!         

(外事办)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bitc.edu.cn/newSite/news/201106221139/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成科技园概述   苏州农院相城科技园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始建于二00五年三月,是学院集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园区一期规划面积280亩,总投资5000万元,示范辐射带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万亩以上,园区建设坚持一部规划分布实施的方针,在规划中坚持项目的科学性、设施的先进性、示范的辐射性、管理的规范性、产学研的紧密性,经过一年多的项目集成和资金投入,共完成两大类十四个子项目的建设,完成资金投入2500万元。江苏省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州市园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球根花卉种质基因库、地被植物基因库、绿色茶果园、苗木种质资源圃、商品化组培室、中高档花卉生产示范区、园艺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区等一批项目已落户园区。以球根花卉种质基因库为例,通过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目前已收集球根花卉16个科27个属600多个品种的种质资源,有效解决了种质的保存问题,通过种质资源创新,在朱顶红上就推出新品种5个,产业化栽培技术工程2项,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到8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2万亩,为服务三农做出较大贡献。园区已成为学生实习的场所、教师科研的平台、产业化的载体、科技示范的窗口、实训与科普的基地。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有信心将园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资源共享的示范与实训基地。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szai.com/JiDiweb/Synopsis/index.aspx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召开2011年下半年青年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欢送会     915日下午,学院召开了2011年下半年青年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欢送会。学院臧大存副院长出席并主持会议,各二级学院、系(部)主要负责人以及教务处、校企合作办、国家示范性(骨干)建设办全体成员及10名赴企业锻炼青年专业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教务处葛竹兴处长宣读了2011年下半年青年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的通知,并结合学院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服务企业、提升专业技能和提高双师素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宠物科技系狄和双老师和园林科技系王烨老师代表赴企业锻炼青年专业教师先后作了表态发言。

最后,臧大存副院长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青年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是学院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内容。臧大存副院长要求各位教师主动深入生产一线,从小事做起,积极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生产运作,掌握本专业主要岗位的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新技术与发展动态,抓重点,踏实工作,从而真正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达到预期锻炼目的。同时,衷心祝愿赴企业锻炼的老师在企业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jsahvc.edu.cn/s/1/t/7/0f/fc/info4092.htm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召开科研岗教师座谈会    75日下午,学院在行政楼317会议室召开2011年上半年科研岗教师座谈会。院党委副书记杨廷桂教授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产业处处长赵旭庭教授主持会议,全院科研岗教师参加会议。

座谈会上,科研岗教师分别汇报了上半年在科技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发表文章、申请专利、成果申报等方面的工作,并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进行了交流。听取汇报后,赵旭庭处长对科研岗教师上半年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对学院科研存在的问题,科研岗教师的科研定位,研究方向等给予了建议。

最后杨廷桂副书记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对科研岗教师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科研岗教师要明确岗位职责,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二是科研岗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积极申报上级课题;三是科研岗教师要充分利用暑假的大好时机,开展科学研究;四是科研岗教师要抓紧在研项目的实施与结题,积极申报科技成果。

(科技产业处)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jsahvc.edu.cn/s/1/t/7/0e/93/info3731.htm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交流促和谐 团结奋进谋发展——我校举行新学期学生干部座谈会  97日下午200,新学期学生干部座谈会在学校第二食堂三楼310会议室举行。党委委员、副院长霍雄飞在学工处、团委、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与来自校学生会和各院(系)的40名学生干部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

座谈会上,学生干部代表们踊跃发言,同学们首先表达了对学校领导、老师的感谢之情,预老师教师节快乐。随后,他们与老师们共同分享了今年暑假期间参加学校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和学习的情况。同学们针对学校课程安排、就业指导与培训、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校园安全等学习和生活问题提出了想法和建议。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认真听取了学生反映的问题,与学生干部代表展开了深入地交流和解答,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最后,霍雄飞副院长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对学校各级学生会组织在校党委的领导、团委的指导下,以“五自方针”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同学们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实习等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霍雄飞副院长围绕“宽容”、“勇敢”、“智慧”三个词,对全体学生干部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学生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要有宽阔的胸怀;要有勇敢面对和承担一切问题和挑战的勇气;要学会用智慧去解决和处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最后,他祝愿各位同学学习愉快、不断进取。

座谈会在愉悦的氛围中顺利结束,通过座谈会,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与学生加深了了解、沟通了思想、增进了友谊,为我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团委)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niit.edu.cn/shownews.asp?id=vHsajS89V7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团省委副书记沈海斌来院调研共青团工作  914日下午,团省委副书记沈海斌一行来我院调研共青团工作。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润贤等热情地接待了沈副书记一行。团省委学校部部长俞锋、镇江团市委书记蒋敏等陪同调研。

会上,朱洪生书记介绍了我院基本情况、发展成果和办学特色;在谈到我院共青团工作时,朱书记指出:学院近几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团组织的关心和指导。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院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水平,推动我院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发展。朱书记同时表示愿意为江苏共青团的就业创业、青年培训等工作提供支持。随后,王润贤副书记就我院的共青团组织建设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两个方面重点向沈海斌副书记一行作了汇报。

在听取工作汇报后,沈副书记对我院的共青团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农林学院团委能够紧密围绕“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扎实开展共青团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工作成绩。同时,他还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学校要着力构建实践育人体系,要形成合力、勇于创新,提炼出具有农林特色的鲜明模式;二是希望共青团的各级干部要建立和普通青年的日常联系,重心下移、了解需求,服务青年的发展;三是希望各级团组织要通过团工作的扎实开展,提升共青团的形象和品牌,从而扩大团的力量和影响。

会议结束后,沈海斌副书记一行考察了位于农博园的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并调研了我院公寓团建工作。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jsafc.net/Jsafc_Main/News/201191618466.html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我院召开教育部三个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  根据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示,“‘江苏农林’要引领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做领头羊,做成全国的教学实践基地和科研基地,成为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根据鲁昕副部长的讲话精神,我院于2011820日召开了教育部全国农业院校教师培训中心、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产学研研发中心等三个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省教育厅高教处经贵宝和王建军副处长、科技处储宪国副处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研究所宋旭峰所长、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徐建中书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陆建洪院长、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卢兵副院长等应邀参加了论证会。学院朱洪生书记、李振陆副院长、原院长尹汉学以及学院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振陆副院长主持,朱洪生书记首先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并欢迎各位专家对中心建设方案提出宝贵意见。随后专家组听取了我院关于三个中心建设方案的详细汇报。

最后,专家组成员在审阅了建设方案基础上,结合汇报情况,就建设定位、目标、内容、运行机制与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询问和论证,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jsafc.net/Jsafc_main/news/20119510822.html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切实推进创业教育 构建校外创业孵化平台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创业教育工作,培养优秀行业创业人才,914日,苏小冬副院长带领学生工作处和农艺系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赴苏州太仓和张家港两地考察我院校外大学生创业基地合作单位。校地双方经过密切交流,达成了具体的合作意向。两地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基础投入全部由合作单位配套到位,我院大学生创业团队带项目入驻。两地大学生创业基地建立后,将对我院创业教育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使创业孵化空间进一步拓展,形成政校行企联动的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jsafc.net/Jsafc_Main/News/2011922103753.html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羊城晚报] 深职院创业学院正式运转  羊城晚报讯 记者沈婷婷报道:913日,8000多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新生报到。

据悉,今年该校半数学生均是以专业群招生,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根据兴趣、专长、就业取向、学习成绩等,选择细分的专业方向。此外,作为深职院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学院”本学期也将正式投入运转。 

深职院负责人表示,过去是一考定终身,大学生一入学就被绑定在某个具体专业上,无论学生是否喜欢,都很难有机会更改,现在学校要建设“学习超市”、“学分银行”等新办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他介绍,该校创业学院本学期也正式投入运转,创业学院与传统的二级学院并不一样,创业学院更像一个创业的“孵化基地”,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网站,http://www.szpt.edu.cn/xwzx/mtksz/10371.shtml

 


国内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参考


 

朱洪生 :一位开拓创新者的足迹

 闫 志 刚

 


作为一位善于开拓创新的管理者,他被人们戏称为“朱大胆”,而他的“胆大”,使他一次次突破常规,创下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让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领头羊”。

他,就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

“等、靠、要只能是死路一条”

20034月,一纸任命将朱洪生从省级机关调任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该校党委书记。上任伊始,面对刚接手的学校,朱洪生有些措手不及:学院总资产不足五千万,但负债却有二千万;在校生两千人左右,作为一个远离中心城市的县级城市办学的农业类职业学校,专业弱、招生困难;包括实验农场在内学校占地面积只有586亩,再发展空间不大……

“等、靠、要,只能是死路一条;懒、怕、怨也于事无补。要在一个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注定要走一条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如何在困境中求得生存,朱洪生知道只有背水一战了。

在对学校进行全面分析后,朱洪生集中党委一班人的智慧,提出了“规模翻番、特色鲜明、校园秀美、争创一流”的五年建设目标。“规模翻番还要花很大力气,一流谈何容易!”在教职工的一片质疑声中,《校园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展规划》《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陆续发布。

在规划目标指引下,学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5年,学校校园面积、在校生数量实现了规模翻番,园林式校园建设也基本完成……截止到2010年,学院在校生规模由2442人上升到12435人,建筑面积从不足7万平方米增加到33.4万多平方米,学校占地面积由586亩扩大为3312亩,实习基地从300多亩增加到4352亩,并且成为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学校资产由不足五千万元增加到5.3亿元。2007年,学院跻身国家示范院校行列。2010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的验收。2011年,园林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从全国74所高职院校91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

当理想变成现实,见证学校发展的老师们信了,也服了,心气更足了,他们为拥有一位睿智而果敢的朱书记而感到庆幸。谈到这些年的变化,与刚到校相比略显苍老的朱洪生笑了,笑得很欣慰。

“观念变了,思路打开了,

天地自会宽”

“发展问题其实就是观念和思路的问题。观念变了,思路打开了,天地自会宽。只有自身发展了,才能赢得社会尊重、支持和帮助。”谈起这些年来的变化,朱洪生一语道破天机。

学院要发展,首先需要有发展的空间,“农场变校园,农场哪里去?”在学院准备将原来的农场改造成校园后,学生的实训场所怎么解决?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萦绕在朱洪生脑中的问号。

学院所在地句容是县级农业市,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说法。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丘陵岗坡等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是句容市经济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朱洪生敏锐地将学校的发展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联系起来,这样的思路彻底打开了学校发展的空间。

“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2003年,为了彻底解决实践教学的场所问题,在朱洪生的亲自指导下,学院高标准、高起点制订了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江苏农林科技示范园”的实施方案。方案一出,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为此,属地政府专门无偿划拨了800亩国有土地,又帮助学院从周边农民那里流转了1700多亩集体用地用于示范园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一个集教学、科研、科技示范和推广、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校地共建示范园的成功合作大大增强了地方政府对学院的信任度。2006年,当属地政府获知学院要建体育馆时,主动提出出资2000万元共建。2008年,属地政府为借助学院的江苏省茶业研究所和江苏省茶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当地茶产业升级,又无偿划拨1853亩茶园与学院共建江苏茶博园。

校企深度合作,对于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是搞教育出身的朱洪生却敏锐而深切地意识到校企合作对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2004年,南京市决定在周边建设几个“绿肺”,推进“绿色南京”工程建设。为此,阳光集团控股成立了南京青龙山生态园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并投资十多个亿在青龙山林场南片打造一片8000亩的人居森林公园。朱洪生得知这一消息后,亲自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带着学院多年来在园林绿化工程方面的施工业绩和产学研成果,找到青龙山生态园林公司总经理朱明亮,表示愿意作为人居森林公园的技术支持单位,承担绿地养护和相关的科研开发任务,并将科研成果在园内实施和示范。就这样,人居森林公园内一个由公司出地150亩、出资8000万元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宁校区在当年的9月份就迎来了第一批3000名新生。2005年年底,青龙山生态园林公司两期校园建设工程先后投入了1.4亿元,其占地8000亩的人居森林公园也成了学院独具特色的实训基地。

产业合作开发是校企合作的又一重要形式。目前与学院形成资产纽带的合作企业共有6个,吸引企业投资1.18亿元。其中,学院控股的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吸引企业注资4400万元。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已成为全国种业五十强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正在为上市做积极准备。

“职业教育要又好又快发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是一条可以探索的道路”。20045月,朱洪生带着亲自设计的江苏农林职业教育集团组建方案向江苏省教育厅请示,在得到时任副厅长周稽裘的充分肯定后,朱洪生开始了江苏农林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之路。20041118日,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由学院牵头的江苏农林职教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农林职教集团,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职教集团之一。当时加盟集团的有省内外15所农林职业院校和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林职教集团组建后,朱洪生创新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的“五链”运行机制,并在校企合作办学、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进行产业开发、共享资源和成果等方面结出了丰硕的职教成果。目前校外合作企业已发展到405家。

“十二五期间,我们的目标是牵头组建全国农林职教集团。目前,各项工作都在积极落实中”。谈到未来农林职教集团的发展,朱洪生满怀信心。

“再也不能在黑板上种田养猪啦”

20106月,在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上,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分别获得种子质量检测、插花艺术和动物外科手术三个高职组项目的一等奖,并且都是该项目的总分第一名。今年大赛,该校学子再次斩获高职组植物组织培养、新城疫抗体测定和农机具维修三个项目的一等奖。谈到这些成绩,朱洪生说这一切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再也不能在黑板上种田养猪啦!”作为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时刻牵挂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并亲自参与设计了学院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建设方案。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校内平台,实行产学结合;凭借职教集团平台,实施工学交替;依托校外企业平台,推行顶岗实习。他提出了“三依托三结合”的双师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培养教师的生产经营能力;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科技帮扶相结合,增强教师服务“三农”的能力。他提出了“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创业教育模式……所有这些都倾注了朱洪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殷切希望。

作为农业职业学校管理者,朱洪生有一种使命感。农业职业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技能教育,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还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要培养出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很重要的就是实训基地建设,而实训基地恰是目前我国农业类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所在。一般人印象中工业类职业教育实践平台好像更多,仪器设备昂贵。而实际上,农业职业教育的实训平台建设比工科要求更高,投入更大。因为农业生命体生产周期长,比如水稻的生长周期要几个月,而一头猪从呱呱坠地到上市,至少要810个月。此外,农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还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基础。

而在这一点上,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地方政府频出合作“大手笔”,依靠自身的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低成本的发展之路。整合的社会资源,包括地方政府划拨的2000多亩土地,以及社会资金2.56亿元。显然,这样的操作过程非常难,而朱洪生屡屡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渡过难关。谈及秘诀,朱洪生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学校要找准与企业、与所在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服务‘三农’

是农业院校肩负的社会责任”

服务“三农”是农业院校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是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奉行的一贯宗旨。该院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进农村、技术帮扶进农户的“两进”工作,在当地群众中留下了“要致富不找乡长找校长”的口碑。

对“农”字的特有情结使朱洪生时刻忘不了农村和农民。长期以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培训驱动等“四轮联动”方式致富了一方农民。其中,草坪草和彩叶苗木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目前,学院在省内外建立了草坪生产示范基地8万多亩,累计生产无土草坪4.2亿平方米,净增效益达到15个亿,被省政府确立为宁镇丘陵地区优势主导产业。2009年,无土草坪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农业部中华神农科技进步二等奖;另一项为彩叶苗木,推广面积达10万亩,促进农民增收9.87亿元,被列为省农业三项工程重点推广项目,2008年获得了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此外,学院每年还推广农作物良种面积500万亩,年培训农民达10000人以上,并多次举办新疆班、西藏班、四川班。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该院视察时指出:“这是以工带农、以工投农、以工改农的好典型”。

2009年,为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的工作要求,朱洪生结合学院专业、产业技术优势,提出并实施了“5111工程”(发展5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技术、建设10个特色示范村、培训1万农民),打造“一村一品”的帮扶目标。学院连续两年位居全省挂县强农工作考核评比前列,并受到省政府表彰。2010年,学院获得了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

20103月,时任省委书记梁保华调研时称赞学校“为农民群众办了件大好事”。同年1227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到泗洪魏营千亩草莓示范基地视察,当看到脱毒红颊草莓新品种长得又红又大、听到草莓种植户亩收入达18000多元时,称赞道:“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把新品种、新技术带到农村,为农民增收增效,做得很好。”

一所农业职校要做到这一些,凭借什么呢?朱洪生认为一方面要有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的意识和理念,而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提供服务的“本领”。而这本领,就是依靠朱洪生倡导的产学研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尽管产学研理念为职教界所广泛倡导,但许多学校停留在口头上。相比之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产学研则达到了一定深度。有两个“一千万”可以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学院每年拿到的政府科研生产项目超过一千万元,每年的校办产业收入超过一千万元。对于名牌大学而言,这两个“一千万”算不了什么,然而在高职院校中却不多见。这背后依靠的就是科研实力。重视科研、重视效益是朱洪生到学校后就确立的办学理念,在初期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学校每年从预算中拿出150万元,作为扶持教师科研的启动资金,鼓励教师搞科研。依托科研,学校拥有了发展壮大的造血能力,而朱洪生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信念:“如果没有科研实力,我们就拿不到政府项目,也就丧失了服务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能力,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

面对校办产业的巨大收益,朱洪生头脑却异常清醒。他认为学校发展不能本末倒置,学校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为了培养人才,要自己建立平台,做校办企业。职业院校办产业,一定要结合自身专业教育的需要,结合自身学校的科研水平,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服务教学,学生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承办“国赛”,是睿智也是责任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被称为职教领域的“国赛”,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却是技能大赛农业项目永久承办校。作为一项全国性赛事,技能大赛赛事标准高,对硬件、软件条件都有严格的要求,一所农业职业院校独立接下这样一项全国性赛事,不但需要实力,还需要些魄力。

谈及当初的决断,朱洪生颇多感慨。全国技能大赛开始在天津举办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农业项目,后来农业部和教育部协调拟将农业项目纳入大赛。然而,有了动议之后,却没有纳入年度预算,这就需要一家单位站出来。就在这个时刻,朱洪生敏锐地做出决断,承接全国技能大赛农业比赛项目。

虽说接下了赛事,但筹备工作却异常艰辛,一切都从零开始。朱洪生和他的领导班子并没有退缩,而是按照大赛标准,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赛筹备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技能大赛农业项目比赛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目前,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两届,为此,学校每年都要补贴大赛近百万元。

今年大赛,学校将准备用于招商的研发楼整个一层设为比赛场地,并进行了500多万元的设备、设施投入。如此大的付出,朱洪生却认为“非常值得”!在他看来,相对于已有的投入,学校收获了更多。借助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更多的人知道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而且利用大赛契机,学院完善了学生的实训条件,受益的还是学生。

除此之外,朱洪生看得更加长远,“从国外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看,农业发展越来越规范,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化的、具有农业职业规范的人才,而技能大赛赛事标准都是相关专业里面最关键的技能,而且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起着引领作用。这个行业的水平要提高,肯定就要从这边开始,所以我觉得是值得的!”

相比于天津赛事企业如火如荼的参与热情,农业技能大赛的企业参与度要逊色一些。对此,朱洪生感慨地说:“这恰恰体现出我国农业产业的薄弱,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米袋子、菜篮子、吃饭问题,始终是有一些问题的。”据了解,受限于农业产业特点,目前我国农业规模化企业比较少,农业产业获利能力比较小,相对于工业来说处于弱势。“正因为如此,我们更没有理由旁观,更有责任为农业、农业职业教育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技能大赛,扩大农业职业教育影响力,转变人们对农业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语言中,流露出他对农业以及农业职业教育的浓郁情怀。

朱洪生告诉记者:今年企业参与的热情比去年明显增强。他坚信,随着农业大赛影响力越来越大,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其中。朱洪生看中的不是企业的赞助费,更主要的是企业的参与,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实现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深入合作、深度融合。朱洪生所谋的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情系农业,耕耘天地间

谈到学校今天的办学业绩,朱洪生归功于全校教职员工的团结、努力,“一路走下来,大家付出了太多。未来发展,还要寄望大家的继续奋斗。”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朱洪生时刻将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装在心里。为此,学院先后启动了“安居”工程、校园美化工程、小河污水治理工程和家属区环境改造工程等,学院居住环境得到了美化,生活配套设施得到了改善,师生员工精神生活进一步丰富。此外,学院党委围绕党务、政务公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我们农林学院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果你走到师生中去,你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这句话。谈起这一点,朱洪生笑得格外开心。

当记者了解学院的未来有什么打算时,朱洪生意味深长地说:“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明确要求我们要引领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感到责任巨大,任重而道远!”

据了解,全国农业类高校原来有300多所,目前,大多数都摘掉了“农业”的帽子,剩下的100多所中许多也走向了综合发展的路子。作为一所拥有80多年历史的农业职业院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和学生都达到了50%,这在农业类学校中是不多的。“人家转行,我们却要坚持农业的特色,这是我们农校坚持办下去的理念。虽然难,但只要把办学水平提升上去,就能吸引更多的学生。”作为农业院校管理者,为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是朱洪生矢志不渝的理想。

耕耘在农业职业教育这方沃土,他心里装着的是更广阔的天地——一个现代农业的梦。

20118月《教育与职业》)


 

职业教育分级制参考

酝酿六年的改革方案:北京试水职业教育分级制

中国教育报记者   翟帆

 


新学期,刚刚迈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门的林峰在新生动员会上听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消息——从这学期起,他所就读的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将要开展职业教育分级制试点。虽然对于分级制是什么,林峰的脑中没有任何概念,但3年后,可以比往届学生多拿一个职业教育4级证书,却让他觉得这是个重大“利好”。他隐约感到,这个证书将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和继续深造增加一个分量不轻的砝码。

经过一年的准备和论证,今年9月份,北京市正式开始了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试点工作,首批选取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及应用、汽车制造、软件技术、市场营销、畜牧兽医、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珠宝玉石加工鉴定与营销、数字展示、安保管理和旅游管理12个专业进行试点。“这12个专业经过了充分论证,实施条件比较成熟,而且对应的都是北京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社会吸引力很强。”北京市教委委员孙善学告诉记者。

1.一份酝酿了6年的改革方案

今年年初,北京市曾有媒体报道了北京市将探索职业教育分级制改革的消息。消息一出,立即在社会上和教育界引起了震动。

“到现在我也不知是哪个学校把消息给透露出去的,当时只是在职业院校进行了动员,具体的论证工作还没开始。”消息的突然面世,让这项改革的总设计师孙善学有点措手不及。虽然这项工作在他心里已经整整酝酿了6年,但他还是想等到事情有点眉目后,再向社会宣布。

6年前,孙善学开始分管北京市的职业教育。走马上任后,他便组建了团队,开始分级制的研究工作。6年来,他一直在静待蓝图付诸实施的合适时机。去年全教会的召开,让他感到时机已经成熟,在新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表述已十分明确。全教会后,孙善学扩充了研究团队,仅用3个月时间,便形成了分级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很容易被误读。”孙善学说。年初的报道,让他感到有点遗憾,因为大家都把关注点放在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学历如何对接上,“其实,这既不是我们改革的起点,也不是我们的目标。”孙善学说。

“逻辑起点”这4个字,在采访过程中,屡屡被孙善学所强调。他认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是为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的确,这些年来职业教育之所以始终打不开出路,难获其应有的地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混淆了其和普通教育的逻辑起点。这种逻辑起点上的混淆,产生了两个吊诡的现象:一个是国家层面分外重视职业教育,而老百姓却视之为“末流”;另一个则是企业大闹“技工荒”,而大批高校毕业生难以充分就业。

孙善学说,分级制改革就是要将原来“镶嵌”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之中的职业教育分离出来,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加以梳理和重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才是分级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这项改革试图回到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发,建立职业教育自己的教育标准和资格框架,并在新的制度框架下重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过程,全面改革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学习制度、教育模式和评价制度。

这一基本工作思路,得到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持。市人保部门负责同志明确表示:“教委吹哨,我们响应。”市财政局则是参与了立项论证研究全过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李怀康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教育和培训分属两个主管部门,说着两种语言,执行两个标准,这种差异性加大了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难度。建立统一的职业教育分级制,也正是我们一直想要做的,如今北京市教委啃起了这块硬骨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职业院校的宣传和介绍,分级制改革也引起了企业界的浓厚兴趣。全聚德、中兴通讯、用友集团、戴克奔驰…一个个响当当的行业龙头企业找到市教委,希望能够加入到试点工作中。

全聚德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云程表示,员工的培训和提高是企业的大事。分级制改革把非学历培训、转岗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都纳入其中,在制度设计上统筹考虑,这样就能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为此,全聚德在薪酬待遇、入职岗位、学习奖励等方面出台了支持职工参加分级制学习的“硬”政策。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一些培训企业敏锐地看到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的前景,因而表现出了很高的参与热情。

2.25份草根实施方案的诞生

年初孙善学的动员讲话,在职业院校获得了热烈响应,许多院校表示,愿意参加到试点中来。综合了学校的科研实力和专业设置情况后,市教委决定,在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等院校和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等6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试验项目立项的前期论证和申报工作。

“我们学院有4个专业获准开展前期论证,是所有院校中最多的。”北京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王利明告诉记者。她说,学院之所以敢拿出这么多的专业开展试验,是因为学院看准了,分级制改革将是职业教育一场新的革命。分级制试点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抓手,可以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

北京联合大学对试点工作给学校带来的变化也充满了期许。“通知一下来,学校马上成立了主管校长为组长的分级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和政策制定。同时还成立了分级制工作小组,立即启动试点的各项工作。”该校高职处处长齐再前告诉记者。

“简直是爱上‘分级’了,年都没过好,一直在企业调研。”北京联合大学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李宇红甜蜜地“抱怨”着。虽然挑战特别大,但李宇红却很享受这个过程,“有时候自己都佩服自己,怎么我还能想出这个来。”

拿着自己撰写的厚厚一摞实施方案,李宇红讲述了这份实施方案的诞生过程。

第一项工作是寻找职业分类依据,李宇红所在的团队首先对劳务市场及人才市场供求进行了调研,对各大招聘网站的市场营销类岗位数据进行了采集分析。这之后,她们开始了艰苦的企业调研。那段时间里,她所在的团队调研分析了9大行业,包括快消行业的龙头企业代表宝洁公司,耐消行业的西门子公司,医药行业的辉瑞公司、拜耳公司、强生公司、同仁堂,IT领域的IBM和用友集团,汽车行业的宝马公司,还有房地产行业的万科公司、中海地产,商业流通的沃尔玛公司、国美电器,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公司等。结束企业调研后,她们又集中研究了《职业分类大典》和《国家职业标准》,对一些行业协会的营销类证书也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猎头公司对跨国公司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分类进行了搜集和分析。

经过这些调研分析,李宇红所在的团队有了底气,拿出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教育分级标准框架。

在这段时间里,同李宇红一样,其他15所职业院校的团队也都在紧张忙碌着。到3月底,25份“草根”实施方案全部上报给了市教委。4月中旬,16所试点院校申报的25份实施方案挨个“过堂”,接受专家的初步论证。经过论证,其中9个基础较好、分级标准和工作方案相对成熟的试验项目获准启动市级立项论证,而4个试验项目因为涉及学校多,需要重新整合院校资源后开展校际专业组合论证,另5个试验项目则需学校进一步做好职业需求分析,完善分级标准和工作方案,待成熟后再组织市级论证。 

3.12个专业的重构和新生

5月初到6月初,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自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院校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9个试验项目进行了立项论证,7月和8月,陆续又有3个试验项目相对成熟进入了市级立项论证。

李宇红清楚地记得,她们的市场营销专业被排在5月底。本来这个专业因为口径宽泛并不被大家所看好,但她们拿出的分级标准和教学方案设计却让专家们感到眼前一亮。“关键是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用友大学这个合作伙伴,他们对市场营销专业有着深入研究,他们企业正在使用的学习路线图为我们制定分级标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借鉴。”李宇红说。

对于这样一份校企共同拿出的实施方案,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职业教育分级框架理念新颖,思路清晰,有比较好的系统性、逻辑性和理论高度”,“方案中提出的职业教育分级‘课相开发九步流程’对课相开发进行了方法论层面的探讨,对其他试验专业具有较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用友软件集团、用友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国美电器集团等合作企业全程参与职业教育标准设计和论证,为项目论证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和保障,较好地体现了‘企业主体’地位”。

当然,论证中,专家们也提出了不少工作建议。诸如“标志性教育任务”的设计和描述,要进一步改变传统学历教育的做法,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职业活动为载体,加强对“课相”的研究;要重点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检测和评价中第三方评价要素的设计等。

“经过这次申报和专家评审,我们才真正理解了校企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过去我们对校企合作的理解简直太肤浅了。只有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发出适用的课相,才算是真正从职业出发的教育。”李宇红说。如今的市场营销专业,与一年前李宇红熟悉的那个市场营销相比,教育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早以焕然一新,宛如凤凰涅磐后的重生。

分级标准要“落地”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分级制改革提出了“课相”这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组织模式,以取代传统的教学形式。12个专业分级标准确定下来后,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课相的开发,按照不同的分级标准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

“我们的课相开发都要经过一个‘三上三下’的过程,你可以看看机电一体化专业前后几张教学计划表,可以很明显看出‘上下’后的变化。”王利明向记者建议。

王利明说的第一次“上”,指的是市级立项论证,会上专家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会下校企专家共同来修改。第二次“上”,则是暑期学校自己组织的论证。“两天时间里,在充分讨论后,来自院校和企业的10名专家竟然都给出了不合格的意见”,王利明说,没办法,校企专家们只能再次碰头修改。最后一次的“上”,是在实施前,需要再次提交到教委,请专家论证。

对于这12个专业的重新建构过程,孙善学认为可以用一开一合来描述——如果把制定分级标准的过程看作是一个“开”的过程,那么开发课相并进行课相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合”的过程,在这一“开”一“合”之间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教育逻辑。 

背景链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现代化建设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专业性和发展性,构成了职业教育分级的客观基础。从分级标准可以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复杂性和用人结构的层次性对职业人才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识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一般从1级到5+级,分六个级别。

职业教育的1级和2级,属“基础性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初、中级劳动者。职业教育1级主要为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职业准备教育,目的是帮助社会新增劳动力达到基本的职业资格准入条件,培养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初级劳动者,可以从事非技术类岗位或简单技能型岗位工作。职业教育2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中级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技能型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3级和4级,属“提高性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性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3级属于高中后的职业准备教育,培养具有较好职业素养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复杂程度的技能型岗位和辅助管理岗位。职业教育4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以从事比较复杂的技能及管理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5级和5+级,属“发展性职业教育”。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以从事复杂的技术及重要管理岗位工作。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开拓意识、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解决重大生产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技术问题的拔尖人才,可以从事设计研发、工程技术及高级管理岗位工作。其中,5+级别为开放级别,对某些专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在5级之上,还可能出现6级、7级或更高级别。

这种分级设计,形成了自下而上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逐级递进、教育内容和要求顺畅衔接、入学制度和形式开放灵活、质量保障和评价严谨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

为保证职业教育分级制有效运行,需要建立职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职业教育标准委员会、职业教育授权委员会、职业教育评价委员会等管理机构。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的实施机构则包括中等及高等职业院校、社区学院、企业培训中心、社会培训机构及部分普通高等学校。各类职业教育机构以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标准为依据,负责组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保障教育质量,经过考核达到分级标准要求的颁发相应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

职业教育分级制需要建立新的开放的职业教育入学制度,其基本框架是:初中后分流进入职业教育采取登记入学;职业教育逐级升学采取直通方式;跨教育类型升学(普通教育进入职业教育)采取考试或测试方式;成人入学采取考试或测试方式。职业教育分级制旨在建立一个面向人人、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拓宽现有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扩大职业教育资源范围,增强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和可选择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在教育模式上,按照分级标准设计教学方案,以学习者的既往经历、知识、能力为基础确定培养方案,以模块化教学和学分制管理为特点,形成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受教育者提供职业生涯全过程指导,实施连续学习与弹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管理模式。

职业教育分级制宽进严出的入学制度、灵活的学习制度决定了建立职业教育评价工作机制的重要性。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在本地区职业教育评价委员会的主持下开展的、职业院校评价委员会参与的、由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构成的人才质量保障机制,是决定是否授予毕业生相应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的必须环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需要建立针对教育对象的统一测评、内审外审制、考官制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具体是职业教育1级至3级主要实行内审外审制;职业教育4级以内审外审制为主,辅以考官制;职业教育5级和5+级实行考官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摘编自北京市职业教育分级制度课题组《职业教育分级制度》书稿)

2011917《中国教育报》)


 

图书馆试用资源简介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我国第一个期刊数据库,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大型连续电子出版物。发展至今,已收录中文期刊 12000 余种,数据量达2000多万篇,引文近3000万条,分三个版本(文摘版、全文版、引文版)和八个专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图书情报)定期出版,拥有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研究机构、企业、医院等各类大型机构用户5000多家,覆盖数千万个人读者。成为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查新和科技查证的必备数据库。

试用截止日期到20111231

图书馆试用资源简介

维普VERS考试资源系统

     VERS强大的考试题库资源涵盖了英语、计算机、公务员、司法、经济、考研、工程、资格、医学等领域,一站式题库集中服务,省去读者的奔波。特点:基于网络化的电子题库资源,有效解决纸本资源副本不足的问题,不受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的限制;可以定题定量进行专项薄弱环节的集中训练,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进行考试前进行专项强化练习和模拟自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来组织各种网络化的随堂测试或正式考试,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做准确的评估,VERS实现了对教学、考试、学习的高效教辅平台。无纸化考试,体验机考新模式;成本低,使用面广。安装维护方便,使用简单,更新及时,节省教学教辅的人力物力;在线答题,在线评分,提供参考答案和权威解析,达到了即用即知即学即会的效果,全面提高学习成绩。试用截止日期到20111231

 

  文献信息资料

Literature  Information

         总第91             2011年第5           20119月编印

                                                                               

主办: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

编辑: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信息系统部

                   

图书馆网址:http://lib.bvca.edu.cn

电话:(01080358899-654     Email:qq332011@126.com